“一天不耽誤、一戶不落下、一畝不撂荒”——寫在四平市春耕工作收尾之際
“一天不耽誤、一戶不落下、一畝不撂荒”——這是備春耕之時四平市委、市政府沉甸甸的承諾,更是如今全市上下用辛勤與智慧書寫的亮眼答卷。
今年春天,受到本輪疫情影響的四平市,沒有忘記自己“農業大市”的區域定位和歷史責任,心懷“國之大者”,將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穩穩扛在肩頭,下更大的力氣保面積、保物資、保汽車材料人力、保進度、保安全,全力打通痛點堵點,不誤農時扎實推進春耕生產。
大田里,大型現代化機械隆Bentley零件隆作響,那是天籟之音,喚醒的是勃勃生機,換來的是春華秋實!
穩糧穩產 作物面積只增不減
今年,四平市落實主糧作物播種任務888.5萬畝,比上年保時捷零件增加15.7萬畝,比省定任務增加6.2萬畝。其中,玉米776.5萬畝、水稻62.4萬畝、大豆32.9萬畝,其他糧食作物16.7萬畝,滿足正常年景總體產能。截至目前,水稻育秧全部完成,大田玉米播種756.29萬畝,達到播種進度的97.39%。
為確保今年糧食生產取得良斯柯達零件好開局,四平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備春耕生產系列會議精神,搶抓備耕春耕關鍵時段,堅持特BMW零件汽車零件事特辦、急事急辦。全面強化春耕生產組織領導,書記、市長掛帥;市委副書記和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下沉督導,紀委、組織部等部門成立4個督導組,長期駐點督導;各地黨政一把手全部到一線指揮,縣區副處級干部實行蹲點包保,壓緊壓實縣鄉村三級責任,加快恢復備春耕生產秩序,全力穩住全市糧食安全持續向好形勢。
市、縣兩級設立24小時春耕服務熱線電話,第一時間協調解決農民和企業等農業主體訴求,明確專人專項專責,系統梳理問題瓶頸,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堅持限時辦理、定期銷號,持續破解難點堵點問題,營造出確保春耕生產正常進行的良好氛圍。
“今年我承包了8公頃土地,準備6公頃種玉米、2公頃種水稻。現在玉米和水稻的價格還不錯,我準備好好經管一年,家里多些收入。”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楊木林村5社村民張玉笑呵呵地說。
雙遼市雙山鎮玉尺Porsche零件村種植大戶徐威,去年采用免耕播種的方式獲得了大豐收,每公頃產量達到1.15萬公斤。今年他再一次抓住有利農時,率先播種20公頃玉米。
梨樹縣白山鄉達利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雅麗臉上洋溢著喜悅,她說:“我已經選好了3個品種,都適合免耕播種。去年,玉米產量特別好,棒大、軸細、籽深。今年我打算擴種100公頃。”
穩定播種面積,確保只增不減。四平市加強惠農政策的宣傳和引導,充分調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等農業經營主體的種糧擴豆積極性,引導農民及早明確種糧意向,穩定增加糧食和大豆播種面積。
梨樹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調優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產能。突出區域特色,在鞏固種植結構調整成果的基礎上,穩步發展雜糧雜豆、油料、馬鈴薯等產業,逐漸形成了以劉家館子鎮、林海鎮為中心的雜糧雜豆種植區。圍繞城市需求,重點發展棚膜經濟,打造九月青豆角、梨樹白豬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競爭力,汽車機油芯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四平市深入實施“三三九一”戰略,錨定農業立市不動搖,放大農業比較優勢,壯大特色種植養殖規模,實現一產首季開門紅,一產產值和增加值增速雙雙全省第一,增速分別達到15.3%、14.2%,為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入實施生豬產能調控、“秸稈變肉”工程,完善金融創新、政策惠牧、生產指導體系,突出抓好33個大型畜禽規模養殖場,推廣“公司+農戶”養殖模式,牧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市豬、牛、羊、禽出欄量,分別達到95.24萬頭、12.38萬頭、12.15萬只、1119.07萬只,同比分別增長32%、51%、29%、49%;肉蛋奶總量達到19.59萬噸,同比增長21%;畜牧業產值57.32億元,增幅15.4%,居全省首位。
全面優化棚膜生產指導服務,落實落細棚膜獎補政策,做好雨雪冰凍災害監測預警,推進建成項目應產盡產,加快受災棚室恢復生產,發展草莓、大櫻桃等“高特新”品種,擴大葉菜生產規模。全市11個“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實現滿負荷生產,最大限德系車零件度提升冬季蔬菜自給率,全市菜瓜果菌等經濟作物面積達到3.48萬畝。
持續做好增殖放流,逐年增加鱖魚、黃顙魚、大銀魚等名優品種數量,擦亮二龍湖大銀魚、轉山湖“胖頭魚”等金字招牌。在此基礎上,突出打好“冰湖騰魚”冬捕牌,推動四平水產汽車零件報價品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市水產品產量汽車材料報價達到106噸,同比增長47.2%。
多措并舉 農民返鄉農資到田
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前橋村,年產水稻4822噸,是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村。村民王偉光今年48歲,家有水田75畝。農閑時他和妻子在伊通縣城居住,打些零賓利零件工貼補家用。4月4日,他們分別向社賓士零件區和村里提出了返鄉種地申請,村委會立即開具證明,提供給社區。當天下午,他們就坐上了返鄉專線車。
4月5日一早,在自家的大棚里,王偉光夫妻倆開始了水稻育苗。“提交申請后,專線車接回家,真安心。而且回來得正好,一點也沒耽誤。”
為了不誤農時,伊通縣組建了在外滯留農民轉運聯合工作組,第一時間在全縣設立9個乘油氣分離器改良版車點,開通8條專線,“點對點”將農民轉運回居住地。
“村里通過申請的返鄉農民有81人,還有13人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及時返回,我們也都做了相應安排。”前橋村黨支部書記王慶力說,“村里春耕,啥問題沒有。”
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四平市為返鄉農民提供全程、親情福斯零件服務。組織屬地鄉鎮開展“一對一”服務,地毯式摸排域外擬返鄉農民,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分門別類,做到應返盡返、應接盡接。對不能返鄉的農民,在尊重本人意愿前提下,發展代耕代種、土地托管、親鄰互助,幫助種上地、種好地,給農民吃上定心丸。
確保農資供應到位。建立農資保供專班,設立農資保供熱線電話,暢通農資綠色通道,搶抓公路、鐵路、港口有序開通的時機,緊急組織搶裝搶運,確保農資供應Benz零件充足。打通農資下鄉“最后Audi零件100米”,有序放開農資經營門店,暢通農資營銷網絡,發展電話訂購、線上銷售,推廣“點對點”配送服務,讓農民坐在家里就能買到放心種、放心肥。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辦理“應急物資通行證”,加快農資下擺入戶。在綜合施策下,農資籌備受疫情影響微乎其微,種子、化肥、農藥滿足春耕需求,農資到戶率與去年同期持平。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市、縣兩級農業綜合執法部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聯合市場監督、公安等部門,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針對網上直銷、電話訂購等營銷數量增多的特殊形勢,研究探索加強監管的有效途徑,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汽車零件貿易商益,為備春耕生產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446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27車次,檢查企業、門店、農戶708個次,農資市場井奧迪零件然有序。
積極籌措資金。充分發揮農民主體、銀信機構、“糧食銀行”作用,多方籌措備春耕生產資金,創新啟動“糧食銀行”農資采購3000元/公頃定金提前支付模式,引導農民適時售糧變現,提高自我籌集資金能力,補足備春耕資金缺口。全市共籌集備春耕生產資金24.8億元。
組織農機具檢修。市、縣兩級農機推廣專業人員,主動對接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開展技術指導;全面檢修、調試農機具,保質保量投入春耕。截至目前,全汽車零件進口商市新購置農機具320臺套,同比增長10%;培訓農機手和修汽車空氣芯理工1.69萬人;籌措農機檢修資金222萬元;檢修調試農用機械12萬臺套,占計劃檢修量的100%。
4月9日,在鐵西區新發村,四平市福和家庭農場負責人李福和,正在院里檢修農機設備。他的農場有200多公頃土地,得抓緊干。好在倉庫里還存有200多噸化肥,按照每公頃一噸計算,這些化肥正好夠用。
“政府這邊也幫忙聯系種子了,現在啥也不缺,把地好好收拾收拾就準備開種了。雖然今年因為疫情耽誤了點兒時間,但還不算晚。”李福和告訴記者。
藏糧于技 培訓指導全程服務
“要根據地力選擇種植品種,確定種植密度。特別是河套地區,要實行寬窄行種植模式,種植密度最低要保臺北汽車材料證7萬株左右;沙坨、平洼地,建議每公頃在6.5萬株德系車材料到7萬株之間。”雙遼市高級農藝師張建華,正以“云培訓”方式給村民上種植技術課。
面對疫情影響,四平市農業農村系統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優勢,以線上培訓為主導,創新實施新素質農民冬春科技培訓行動。研究制定了“百千萬+”培訓模式,即組織100名知汽車冷氣芯名專家、帶頭人和農村實用人才,錄制科學培訓視頻課件,遴選1000名高素質農民作為宣傳員,利用微信、“吉農云”手機APP等平臺開展學習,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家族、村屯,輻射全市幾十萬農戶,并提供全程“保姆式”指導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線上科技培訓體系,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普及。現已培訓7.9萬人次,深受農村干部群眾歡迎。
“只要發微信或打電話,技術人員很快就會在群里解答問題,咱都不用出門就能學到‘真經’。”雙VW零件遼市新立鄉村民郭志剛,在微信群咨詢了水稻秧苗生長期的問題,對答復很滿意。
“百千萬+”培訓模式,推廣玉米、水稻、大豆等優選品種111個,保護性耕作技術“梨樹模式”、綠色防控技術、土壤養分調控技術等先進農業生產技術21項,主要糧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基本實現全覆蓋,“藏糧于技”戰略被落到實處。
今年,四平市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面積達515畝,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所必備的專用免耕播種機達5341臺。梨樹縣持續打造“梨樹模式”升級版——現代農業生產單元,為了在疫情期間有效開展工作,生產單元建設辦公室及時吸納補充農業專家顧問,助力春耕生產。其中包括梨樹縣內農技推廣專家,在梨樹工作的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碩士,還有吉林農業大學等各大科研院校的專業精英。辦公室于3月下旬組織召開了由糧貿、金融、高校、企業、合作社等多領域人員參加的備耕生產會議,梨樹縣政府顧問、中國農大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對于建設現水箱精代農業生產單元進行了在線指導。會上,中谷糧油集團吉林蔡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推出的“延期支付”,梨樹縣信用聯社推出的“黑金貸”等惠農金融產品,有效解決了影響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的主要難題。
水箱水對保護性耕作技術及相關政策進行全方位宣傳,通過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體進行培訓8418人次,實現保護性耕作技術進村入戶。安裝保護性耕作信息化監測設備4746臺套,占全部機具的8Skoda零件8.8%,全面提升了全市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實施質量。
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密切開展土壤墑情監測,適時開展機械搶墑播種,把地種在火候上,力爭一次播種拿全苗,為奪取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鐵東區永發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數字臺北汽車零件鄉村智慧農機合作社”的試點。理事長王大勇對記者說:“今年合作社將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智能化監測,通過數字化平臺,第一時間了解土壤耕種環境,使耕種作業省時省力精準,大幅提高產量。合作社現有116臺農機具,都安裝了智能監測設備。”
提早做好抗旱準備。堅持未雨綢繆,農業農村、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建立專家會商機制,及早研判農業氣藍寶堅尼零件象年景和災害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做好人員、水源、物資、農用機具、增雨作業等抗旱準備,因地制宜落實保護性耕作、坐水種、節水灌溉等抗旱保苗措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