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定于6月29日下午14:30在科技大樓一樓報告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要內容有6月全國天氣氣汽車機油芯候特征德系車零件、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7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7月1日起實施的氣象國家標準等。
陳振林:汽車材料報價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現在舉行中國氣象局2018年7月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在酷熱的天氣參加新聞發布會。下面我介紹一下今天參Bentley零件加發布會的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牛若蕓,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今天新聞發布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是6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第二是7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重點;第三是7月1日起實施的氣象國家標準。首先我們請張祖強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2018-06-29 14:30:45
張祖強:
媒體朋友們大家好。下面我先介紹2018年6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和事件。
一、6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和事件
(一)6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第二高
2018年6月(1-28日),全國平均氣溫20.7℃,較常年同期偏高0.8℃,僅次于2005年(21.0℃)為歷史第二高。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內蒙古大部、華北中東部、黃淮中西部、江淮大部及湖北中部、湖南北部、新疆東北部、西藏西部等地偏高1~2℃,局地偏高2~4℃;Audi零件黑龍江東北部、江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部等地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黑龍江東北部局地偏低1~2℃。6月,全國有58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主要出現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天津、河北等省(區、市),其中黑龍江雙城(38.9℃)、巴彥(38.1℃)、賓德系車材料縣(38.0℃福斯零件)和河北元氏(43.0℃)、無極(41.8℃)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2018-06-29 14:35:11
張祖強:
(二)6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2018年6月(1-28日),全國降水量85.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1%。全國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東北南部、華北中北部、江Skoda零件淮大部、江漢、江南大部及廣西東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東部、新疆東部和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西北地區東南部和中部及黑龍江西部、吉林東部、山東大部、河南中部、廣東中南部、海南、廣西西南部、貴州南部、云南東部等地偏多2成至1倍,局地偏多1倍以上。6月,山東、甘肅、陜西、貴州、云南、湖南、廣東等地共有56站出現極端日降水事件,其中廣東花都(286.4毫米)、貴州麻江(281.7毫米)、山東安丘(217.2毫米)、湖南邵東(205.5毫米)等13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2018-06-29 14:42:48
張祖強:
(三)6月國汽車零件貿易商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1.南方地區出現3次大范圍強降雨天氣過程
月內,南方地區出現3次大范圍強降雨天氣過程,分別為5-9日、17-20日、24-28日。6月5日至9日,受臺風“艾云尼”影響,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廣東、海南等地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其中廣東西南部、海南島東北部部分地區250~450毫米。6月17日至20日,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區累計降水量超100毫米,福建莆田局地達330毫米。6月24-28日,四川盆地西部、甘肅東南部、山東大部、江蘇東北部、安徽東北部及云南東南部、廣西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100~250毫米,局地達到250~460毫米。中旬以來的強降雨過程造成西南地區東部、江漢至長江中下游和江南部分地區發生內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其中,6月17日至20日強降雨過程導致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9省(直轄市)37市(自治州)108個縣(市、區)123.5萬人受災,18人死亡,2人失蹤,農作物受災面積95.1千公頃,其中絕收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4億元。
2.臺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均較常年偏多,初臺“艾云尼”連續三次登陸
月內,有3個臺風生成,較常年(1981-2010年)同期(1.7個)偏多1.3個;有1個臺風登陸我國,也較常年同期(0.63個)偏多。今年第4號臺風“艾云尼”于6月6日6時25分前后登陸廣東徐聞(8級,20米/秒),6日14點50分前后再次登陸海南省海口市(8級,18米/秒),7日20時30分前后在廣東陽江沿海第三次登陸,成為1949年以來首個連續登陸我國3次的“初臺”。“艾云尼”具有多次登陸、移速緩慢、影響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局地陣風風力大的特點。受臺風“艾云尼”影響,6月5-9日,華南大部地區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南海西北部海域、廣東西南部沿海等地部分海域或地區風力有8-9級,陣風可達10-11級。據民政部門不完全統計,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5省27市100個縣(市、區)受災人數達131.7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6.7億元。
3.內蒙古發生持續性氣象干旱,草場受災嚴重
6月1-23日,內蒙古地區大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同時,內蒙古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偏高1~2℃,局部偏高2℃ 以上。受溫高雨少影響,內蒙古地區大部氣象干旱持續發展,中旬開始中旱以上面積呈顯著增加趨勢,23日達到最大,中旱以上面積為34.4萬平方公里。中西部農牧區旱情嚴重,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統計,全區受災草場面積達5.5億畝,占草原總面積的40%以上,其中未返青草場面積2.69億畝,尤其是巴彥淖爾市的草場受災嚴重,受災面積占全市牧區草場總面積的70%以上。24-25日,旱區大部出現10毫米左右降水,旱情略有緩和。
4.6月下旬以來京津冀地區出現極端高溫
6月20-28日,京津冀東南部普遍出現35 ℃以上高溫,尤其是27-28日有156站日最高氣溫超過35 ℃,其中50站超過40 ℃。同期,京津冀共有22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其中,河北無極(41.8 ℃)和元氏(43 ℃)兩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5.強對流天氣影響范圍廣
月內,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等23省(區、市)局地遭受大風、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影響。其中甘肅、吉林和山東等地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億元以上。
2018-06-29 14:53:24
張祖強:
(賓士零件四)6月國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2018年6月國外主要汽車零件天氣氣候事件有暴雨洪澇、熱帶風暴、干旱、森林火災等。
暴雨洪澇、滑坡:
月內,印度多地頻降暴雨,引發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3-4日,印度東北部米佐拉姆邦暴雨引發山體滑坡,造成至少10人死亡;8日,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遭遇雷雨極端天氣,造成至少27人死亡;9-11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遇暴雨襲擊,導致16人死亡;13日,印度北方邦13日暴雨造成至少10人死亡、28人受傷;中旬,印度東北部持續暴雨引發洪水,造成至少 23人死亡,數十萬人受災。12日,孟加拉國東南部地區暴雨引發塌方,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下旬,越南北部地區持續暴雨引發洪水和泥石流,造成15人死亡,11人失蹤。中旬,美國中西部持續暴雨引發洪水,造成至少3人死亡。26日,尼泊爾西部暴雨引發山體滑坡,造成3人死亡。月初,歐洲多國臺北汽車零件(英國、德國、法國和荷蘭)遭暴雨襲擊,奧迪零件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交通運行受到影響;中旬,法、德兩國再遭暴雨洪澇襲擊。
熱帶風暴:
5月27日至6月2日,受熱帶風暴“阿爾貝托”影響,古巴中西部遭遇暴雨引發洪水,造成7人死亡和2人失蹤。
干旱:
6月上旬,巴基斯坦干旱導致棉花減產;阿富汗持續干旱,總統呼吁國際社會向災區提供人道主義救援。
森林火災:
6月15日,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發生15起森林火災,火災面積超過3900公頃。
2018-06-29 14:59:50
張祖強:
(五)6月全國預警信息發布情況
2018年6月(1-28日),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21449條,其中,國家級發布117條,省級發布917條,市級發布3410條,縣級發布17005條;包括紅色預警436條,橙色預警4353條,黃色預警12772條,藍色預警3828條,未知級別預警60條。
2018年6月,國家級共發布預警提示117條,其中暴雨47條,地質災害22條,山洪災害21條,臺風11條,強對流6條,海浪3條,風暴潮3條,海外社會安全事件安全風險2條,海外自然災害安全風險1條,高森林火險1條。全國各省市縣共發布預警21332條,其中,雷電9306條,暴雨5191條,高溫2353條,大風1460條,冰雹800條,大霧696條,雷雨大風558條,其他968條。
2018年6月,全國共發布預警21449條,其中氣象發布20918條、非氣象行業發布531條,非氣象行業包括國土434條,水利52條,林業22條,交通7條,海洋6條,住建6條,外交3條,人防1條。
2018-06-29 15:04:31
張祖強:
二、6月氣象條件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分析
(一)全國大部農區光溫水匹配較好,利于作物生長,華南南部遭受臺風“艾云尼”影響,部分農作物受災
6月,東北地區大部光溫正常,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大部墑情適宜,氣象條件總體利于一季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正常生長。
江淮、江漢、江南和華南地區大部光溫接近常年同期,土壤墑情適宜,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生長發育。6月以來,江南東南部、華南南部地區降水偏多3成至2Porsche零件倍,部分地區有連續性強降水,對一季稻分蘗拔節、早稻抽穗開花及荔枝等瓜果生長采收有不利影響。5-6日,受今年第4號臺風“艾云尼”影響,華南南部及沿海地區遭受暴雨、大風災害,造成部分地區出現“雨洗禾花”,影響早稻授粉結實,部分荔枝、龍眼等裂果、落果。
西南地區大部光溫正常,墑情適宜,利于一季稻和夏玉米穩健生長。云南中部和南部、貴州西部等地降水偏多,陰雨日數有16~20天,日照偏少3~8成,陰雨寡照天氣不利作物健壯生長。
(二)夏收期間大部地區多晴好天氣,麥收進展順利;夏種區大部熱量充足、墑情適宜,夏種進展順利
5月中旬至6月中旬,全國夏收夏種處于大范圍開展階段,總體進度較常年略偏快。麥收期間,大部麥收區多晴好天氣,未出現明顯的大范圍連陰雨天氣,各地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搶收晾曬成熟小麥,加之麥收機械化作業程度高,全國麥收進展總體順利,進度較常年略偏快。但受階段性災害天氣影響,部分地區麥收短暫受阻。6月中旬華北、黃淮部分麥區出現大風冰雹為主的強對流天氣,對小麥收曬作業略有不利。5月下旬至6月中旬,華北、黃淮和西北地區東部降水普遍有25~100毫米,江淮和江漢有50~250毫米,西南地區大部100~250毫米,大部夏種區降水充沛,尤其是6月8-9日、18-19日華北、黃淮出現明顯降水,農田墑情得到明顯改善,良好的水熱條件利于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播種出苗和幼苗生長以及一季稻栽插,夏種進展順利。僅安徽和江蘇北部、山西南部、山東南部部分地區階段性干旱造成夏種短時受阻。
(三)夏收夏種服務情況
目前,全國夏收夏種進入尾聲,夏收夏種氣象服務順利完成。為研判夏糧生產形勢,做好夏收服務保障,5月22日中國氣象局啟動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工作,6月20日結束服務。期間,中國氣象局每周二、周五發布《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并在《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中播出。三夏大忙時節,中國氣象局共制作發布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9期、夏收專題決策服務信息20余期、農業干旱監測預報30余期、土壤水分監測產品30余期,就夏收夏種專題接受媒體采訪多次。據不完全統計,各省氣象局共制作發布夏收夏種、農用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各類有關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100多期。中國氣象局為強化服務的針對性與時效性,還拓展了服務渠道,除通過《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中國氣象頻道•直通中南海》等電視欄目傳播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信息,還利用中國央視網、中國興農網、中國氣象汽車零件進口商局門戶網站、中國天氣網、氣象報社等媒體或網絡平臺,以專家訪談、專題報導等形式,通過網絡、短(彩)信、報紙、微博、微信等手段及時將夏收夏種氣象服務信息向社會、公眾傳遞,提醒相關部門、農民朋友做好避雨搶收、農機調動、雨后趁墑搶播等各項農事應對工作。
Benz零件2018-06-29 15:10:53
張祖強:
三、未來十天(6月30—7月9日汽車零件報價)天氣趨勢預報
1、華北中南部、江南等地多高溫天氣
未來10天,華北中南部、江南等地多高溫天氣,高溫日數可達6~8天;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8℃,局地可達39~40℃,強高溫時段主要集中在7月4-9日。
2、黃淮江淮等地多降雨
未來10天,西北地區東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華南西北部以及西南地區東部多降雨天氣,累積降雨量有50~80毫米,其水箱精中四川盆地西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00~200毫米、局地250毫米以上。
主要天氣過程:
30日至7月2日,主雨帶位于長江中下游,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江淮、江漢、江南北部有汽車材料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期間,內蒙古東部、東北部分地區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
7月3-6日,四川盆地、黃淮、江淮、漢水上游等地將出現一次明顯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同時,水箱水東北部分地區、青藏高原東部、云貴高臺北汽車材料原等地多陣雨。
7月9日前后,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華北、東北、黃淮等地還將出現降雨過程。
2018-06-29 15:15:25
張祖強:
四、關注與建議
(一)氣象服務提示
防范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引發的各種災害。7月份,東北、華北、黃淮、西北地區東部和南方地區強降雨增多,局地伴有強對流天氣,需防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汽車空氣芯質災害及城鄉內澇,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預警預防工作。
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需做好防臺工作。7月是熱帶氣旋的活躍期,登陸和影響我國的臺風數量增多,應注意防御臺風帶來的強風暴雨天氣對沿海地區船舶航行、漁業養殖等造成的不利影響。
防范高溫天氣對公眾生活、人體健康和水電供應的影響。預計7月,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高溫高濕的“桑拿天”,需防范高溫熱浪對日常生活、人體健康和水電供應產生影響。公眾需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高溫預警,做好防暑降溫。
中小學生暑期出游天氣提示。暑期來臨,外出旅游的學生和家長增多,請提前關注天氣變化趨勢,盡量避免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外出旅行。海濱湖泊游玩需防范水位上漲,注意安全,山岳旅游防范強降水引發的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晴熱天氣出行,注意賓利零件防暑降溫。
(二)農業氣象服務提示
預計7月份,全國大部農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對作物生長發育總體有利。東北地區南部降水偏多,水熱條件對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生長發育有利。華北、黃淮大部、西北地區東部降水偏多,利于土壤增墑,對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生長有利。內蒙古東部降水偏少,對畜牧業生產不利。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可能出現夏伏旱,且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區可能發生高溫熱害,對早稻灌漿成熟和晚稻育苗移栽不利。華南東部、西南地區西部等地降水偏多,易引發農田漬澇,對作物生長不利。另外,預計7月有2~3個熱帶氣旋登陸華南沿海地區,帶來的強風暴雨將對沿海地區農漁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北方農區要加強作物水肥管理,促進作物健壯生長。7月,北方春播作物將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夏播區要及時查苗補種、間苗定苗,各地要做好田間水肥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施肥,促進作物穩健生長。牧區注意防范干旱的不利影響。
早稻區加強田間管理,長江中下游地區需防范高溫和夏伏旱。江南、華南早稻區應根據早稻長勢適時施肥,促進產量形成。7月,南方雙季稻區將進入“雙搶”大忙季節,各地應搶晴收割成熟早稻,確保晚稻適時移栽。長江中下游地區應注意采取以水調溫等措施,防范高溫危害;另外加強晚稻秧苗管理,防止高溫灼傷秧苗。
西南地區西部、華北大部、黃淮、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防范BMW零件農田漬澇害。上述降水偏多的地區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澇對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的不利影響。
華南沿海地區要注意防范臺風對農漁業生產的影響。盛夏作物病蟲害進入高發期,各地還要做好作物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
2018-06-29 15:25:49
張祖強:
五、7月1日起實施的氣象國家標準介紹
7月1日起,氣象領域將有27部國家標準實施。
(一)氣象領域國家標準基本情況
截至2018年7月1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制定的國家標準已達166項,涵蓋了“十三五”氣象標準體系中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氣象觀測、氣象基本信息、人工影響天氣、生態氣象、農業氣象、衛星氣象、空間天氣、大氣成分、雷電防御、氣象綜合等14個領域。
2018年7月1日,氣象領域將有27部(1項修訂,26項制定)國家標準實施,涉及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應對氣候變化、氣象觀測等多個氣象業務服務領域,分別由氣象中心、氣候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國家級業務服務單位以及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云南省(區、市)氣象局參與編寫,其發布實施有利于相關專業領域技術和管理工作的統一化、規范化。其中17項《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系列國家標準的發布對于規范氣象觀測工作、引領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與公眾關系密切的重點標準內容(5項)
1.《氣溫評價等級》
氣溫是最重要的氣候要素之一,用來反映某地冷暖程度及熱量資源多少,對生產生活至關重要,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氣溫也是四季更替的重要指標。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遵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規定了基于日平均氣溫的時空平均值計算及氣溫評價等級、指標和方法,適用于與氣溫相關的監測、預測、評價及服務。
2.《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
氣象探測數據是氣象預報的基礎,數據的質量與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之間具有高相關性。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才能保證氣象探測數據的質量。
氣象事業是國家公益性基礎事業。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客觀、準確地評估氣象探測環境的優劣,是依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依據。2007年之前,對氣象探測環境的評價僅限于定性,沒有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本標準的編寫依據了國務院《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參考了世界氣象組織編寫的《氣象儀器和觀測方法指南(第8版)》。
本標準基于世界氣象保時捷零件組織(WMO)相關技術文件和國內外相關科研成果,結合了我國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的長期業務運行經驗,在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采納相關領域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具有較強的廣泛性和適用性。本標準規定了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的調查內容、調查方法和評估方法,規定了100多項調查內容,獲取調查數據1000多個,設立了14項定量評分指標,建立了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氣象探測環境的定量評估。
3.《熱帶氣旋命名》
本標準為修訂標準,原標準《熱帶氣旋名稱》(GB/T 19202-2003)于2003年6月發布,同年12月開始實施。自此中央氣象臺在臺風監視、預警和服務工作中嚴格遵照標準要求的命名方式、命名原則和使用原則,對于公眾及時了解臺風的動向和影響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作為世界上臺風活動最頻繁的區域,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里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臺風往往有幾個稱呼。結合過去15年來的標準實施情況,命名表中140個名稱大致5年左右輪回一次,有的名稱由于種種原因被剔除后改用了新的名稱,且原標準中缺少對每一個名稱的解釋,因此需要對原標準進行修訂。為了避免名稱混亂,亞太臺風委員會共同設計、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新名稱,有利于媒體與公眾的交流,便于各國人民防臺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修訂后的標準參考了《臺風業務和服務規定》和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ESCAP/WMO)臺風委員會第31屆年會等有關文件,更新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增加了命名表注釋。修改了熱帶氣旋的定義,將臺風級分解為臺風、強臺風和超強臺風(原來的熱帶氣旋定義中將熱帶氣旋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四級)
4.《天氣預報基本術語》
規范和統一天氣預報服務術語,使其標準化、規范化,有利于公眾準確理解天氣預報術語,使天氣預報取得更好的預報服務效果。中央氣象臺及各省市氣象臺在降水、雷暴大風、霧、霾、沙塵暴、臺風等方面的監測、預警和服務中嚴格遵照本標準的定義,對于公眾及時準確地了解天氣預報的內容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本標準按照《氣象法》賦予氣象部門的職責,遵照已有的國家標準《短期天氣預報》、國家標準《風力等級》、國家標準《降水量等級》、國家標準《沙塵天氣等級》、國家標準《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地面氣象觀測規范》、氣象行業標準《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的規定編制,遵從客觀、適用、可行的原則。
本標準規范和統一了天氣預報服務中的50個基本術語,具體包括天空狀況、氣象要素、天氣現象3個部分。天空狀況分別對晴、少云、多云、陰進行了定義和解釋;氣象要素分別對風、風向、風力、風速、陣風、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VW零件、相對濕度進行了定義和解釋;天氣現象分別對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陣雨、雷暴、雷陣雨、雷暴大風、冰雹、雨夾雪、雪、小雪、中雪、 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陣雪、輕霧、霧、霾、沙塵天氣、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特強沙塵暴、熱帶氣旋、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超強臺風、龍卷進行了定義和解釋。
5.《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
公眾氣象服務是我國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內容,氣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氣象服務的公眾反饋,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看作是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2009年以來把公眾氣象服務評價調查作為一項常態業務持續開展,其中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和調查內容。因此,本標準借鑒國內外相關的氣象服務評價和公眾滿意度評價方法而制定的。涵蓋了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調查評價工作的核心內容,對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的概念油氣分離器改良版、公眾滿意度的等級劃分和計算方法做了界定。
本標準規定了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等級劃分和計算方法,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開展公眾氣象服務效益評價工作時將有據可依,推動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效益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確保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開展的評價工作,其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一致性和穩定性,進而更加真實的反映氣象服務的質量和社會效益。
2018-06-29 15:36:41
陳振林:
謝謝張祖強司長作了非常詳細的介紹,回顧了6月份天氣氣候情況以及影響,特別提醒了7月份主汛期正是臺風、暴雨多發季節,要防范強降雨特別是強對流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有持續高溫以及部分地區干旱的影響。 另外,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天氣氣候,一方面有這方面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承擔著援助合作的國際義務。剛才提到的阿富汗干旱持續很長時間,我們國家也在氣象監測預警方面對其提供幫助。上個月我們發射了風云二號H星,上周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70次屆會期間,世界氣象組織聯合中國氣象局召開了一次專題會議,叫做“一帶一路”氣象合作會議,也吸引了媒體的關注。現在,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提供氣象服務保障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剛才介紹了一些7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汽車冷氣芯氣象國家標準,新的標準對推動氣象業務服務健康發展非常重要,有些標準與我們公眾的生活也密切相關,希望媒體多宣傳相關的標準規范。
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
2018-06-29 15:37:28
中國氣象頻道記者:
請問,今年南方的強對流天氣和往年相比是否比較極端,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2018-06-29 15:38:10
牛蕓蕓:
總體而言,今年的強對流天氣相比往年并不是特別的極端,不過斯柯達零件具有早發的特點,就是說首場強對流天氣過程發生的時間比較早,為3月3日到5日。截止到6月下旬,總共出現的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是5次,其中范圍較大、強度較強而且有發布預警的過程是4次,南方只有一次,其他三次都在北方。
2018-06-29 15:40:48
中國天氣網記者:
有三個問題想問一下各位專家。第一個是7月進入臺風高發季,請問今年影響我國的臺風生成數量、強度較常年有什么不同?第二個問題是今年華北雨季會提前嗎?第三個問題是近期高溫持續的時間和特點,什么時候結束?謝謝。
2018-06-29 15:42:53
周兵:
關于華北雨季是否會提前,從預測來看,今年7月降水可能在長江以北一帶表現得比較明顯,預計華北降水會偏早、偏多。 關于臺風,預計7月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有4到5個熱帶氣旋,其中2到3個熱帶氣旋可能登陸我國華南沿海地區。
2018-06-29 15:44:33
牛蕓蕓:
現在南方、北方都出現了高溫。從6月25日起,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以及黃淮等地都出現了高溫天氣,范圍還是比較大的。預計今天高溫仍將持續,預計到7月2日、3日明顯減弱縮小,大部分地方的高溫會有緩和。不過4日之后再次逐步擴大,4日到9日期間南方地區將再次出現持續較長時間而且范圍較大的高溫。 來看一下北方,近兩天河北東南部、河南以及北京都出現了明顯的高溫天氣。北方的高溫預計在7月3日有一個非常短暫的減弱期,4日會再度發展。總體來講未來十天的高溫是比較多的,有些地方高溫日數可以達到6到8天,部分地區會出現37~38℃甚至39~40℃的高溫,所以還是需要注意防范。
2018-06-29 15:46:12
光明日報記者:
我想問一下,最近北方高溫比較多,甚至出現干旱,南方洪澇比較嚴重,這跟極端氣候有沒有關系?是否可以預測一下今年7月份的情況?謝謝。
2018-06-29 15:47:29
周兵:
今年截止到目前為止,長江流域的降水偏少,且入梅晚、梅雨期短,跟副熱帶高壓的形態密切相關。由于今年副熱帶高壓系統偏強、偏西、偏北,我國西南地區包括云南四川等地、黃淮一帶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雨帶。隨著6月27日到28日副熱帶高壓南撤東退,長江中下游降雨的強度將有明顯的增強。進入7月份,東北南部、華北、黃淮、西北東部、華南東部、西南西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偏多。 另外,7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要偏高。
2018-06-29 15:53:38
工人日報記者:
關于7月1日實施的氣象國家標準,想問一下這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2018-06-29 15:57:03
張祖強:
這次的標準與以前相比,我認為主要有兩個特點。這一次的標準更加貼近公眾的生產和生活,而且是基于在氣象防災減災、公共氣象服務的實際工作中存在有不統一不規范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的標準。比如說,規范天氣預報術語,要求氣象臺站向公眾提供氣象預報時使用標準化的語言,讓公眾能夠獲得準確的信息。第二個特點就是對標準進行更新,是以前一些已有的標準在實際應用中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或者方方面面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公眾需要更加精準的預報和服務,因此我們對標準進行了完善。比如說,以前對登陸臺風沒有明確的等級劃分規定,這次對臺風等級標準進一步地細化細分,可以幫助公眾更有效更加準確地獲取臺風信息,更好地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
2018-06-29 16:02:58
張祖強:
根據《梅雨監測指標》國家標準,今年6月19日江南地區入梅,長江中下游和江淮的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晚,這與副熱帶高壓的活動和位置密切有關。而且預計今年梅雨結束時間偏早,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梅雨期可能會偏短。歷史上,不同區域的梅雨期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最長可以將近2個月左右,最短可能在兩、三個星期。
2018-06-29 16:04:08
陳振林: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專家的解答,也特別感謝媒體朋友們的到來,提醒大家做好防暑降溫藍寶堅尼零件。
2018-06-29 16:07:16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