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1978年,在鄧小平的親自倡導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林業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科學論斷。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汽車空氣芯路上不斷探索前行。期間,盡管經歷過“藍寶堅尼零件生態失衡”,但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人民建設美臺北汽車材料麗中國的決心和能力。
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如今,中國系統完備的保護修復制度不斷建立,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得以落地,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山青、水秀、林茂、田沃、湖美、草豐正在成為現實。
“靠山吃山”的新故事
從浙江省安吉縣余村的上空俯瞰,漫山翠竹將村莊裝扮成一片碩大的“綠葉”,澄澈的余村溪穿村而過。站在余村文化館外廣場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實時空氣負氧離子探測器顯示,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4.8萬個。村路兩邊,一座座紅頂黃墻的三層小樓次第排列。每天至少有3趟大巴車滿載著游客開進余村,只為看看這里的青山綠水。
時間倒回30年,這里卻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安吉是浙江20個貧困縣之一。為“摘帽”,安吉走上工業立縣之路,靠山吃山,余村也不例外,炸山開礦,賣礦石、造水泥。很快,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年集體收入達300多萬元,大山卻變得滿目瘡痍。
痛定思痛,安吉作出了“生態立縣”的新決斷。1998年,安吉全縣共投入8000多萬元,對74家水污染企業進行強制治理,關閉33家污染企業,243家礦山企業整治后只剩下達標的17家。然而,集體收入也隨之“斷崖式”下降。
發展經濟,還是保護環境?出路在哪里?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余村考察9天之后,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文中說:“我省‘七山一水兩分田’,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
14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引領著各地撥開發展迷霧,看清前路。大山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和修復刻不容緩。如今,在許多大山里,“轟隆隆”的開礦聲、伐木聲少了,礦工、伐汽車冷氣芯木工變身生態管護員,用另一種方式與大山對話,一場場生態修復工程有條不紊地推進。
“一竿毛竹富了一縣農民,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一把轉椅富了一方經濟”,越來越多像安吉一樣的山區,正演繹著新時代“靠山吃山”的綠色發展故事。
80歲的王木存是黑龍江創辦家庭農場的第一人。1958年,作為10萬轉業官兵中的一員,王木存來到北大荒,成為第一代北大荒人。20多年后,北大荒從千里荒原變成了希望的田野。1983年,王木存包了2200畝地,全家辛苦勞作一年,年底一算賬,純盈利2.7萬元,是整個生產隊盈利的3倍。王木存的成功帶來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家庭農場在墾區發展壯大起來。1984年墾區家庭農場達2.9萬個,到2017年,黑龍江墾區家庭農場數量達到25萬個。
如今,曾經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之地,成為國家Porsche零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完成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華麗轉身。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Bentley零件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創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人口的奇跡,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糧食年產量穩定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的水平。
這一切離不開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保障和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汽車零件進口商法治化,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汽車材料報價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德系車材料局”。
如今,中國更多地方正通過土壤治理、農藥化肥零增長、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建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等措施,將農業生產融入生態建設和保護之中,讓希望的田野上“長”出更多綠色經濟。
再現“長江萬里清”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1958年3月,毛澤東在長江重慶云陽段視察時,曾將云陽縣喻作“癩子頭”,因為那里山荒嶺禿、林木稀少。長江流域是中國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重點地區,也是中國眾多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繁衍場所。為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實施了天油氣分離器改良版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荒漠化防治、濕地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使得長江流域森林資源持續增長。
然而,長江流域的水污染、水生生物消亡、水生生物棲息地萎縮等危機仍頻頻出現。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了第一次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習近平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沿江各地區紛紛打響長江大保護的戰役。2018年6月初,湖北著力開展沿江化工企業專項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一年多來,成效顯著。江蘇省持之以恒地推進長江兩岸植樹造林,積極修復兩岸濕地和沿江自然岸線,并不斷完善政策賓利零件法規,實行最嚴格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今年以來,江蘇啟動了長江兩岸造林綠化行動,到2020年,全面完成江蘇長江兩岸宜林地植樹造林,整體提升綠化質量,基本建成沿江綠化帶。到2025年,江蘇省沿江生態防護體系基本完善,連續完整、結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BMW零件初步形成,岸綠景美、綿延千里的沿江美麗生態帶基本建成。
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加入了保護長江的行列,植樹、撿拾垃圾。經過清理的江堤面貌煥然一新,“長江萬里清”的景象將再現在人們眼前。
5月24日,《汽車零件報價長江治理與保護報告(2019)》在武漢發布,提出將推進防洪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流域綜合管理的戰略舉措,使長江真正成為安瀾長江、綠色長江、和諧長江、美麗長江,確保一江清水的永續利用。
種下一棵希望之樹
塞罕壩的第一場雪,比河北平原來得更早一些。每年九十月份,這里就進入了冬季。置身其中,林海雪原的勝景讓人恍若走進童話世界。然而半個世紀前,當地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茫茫荒漠。直到1962年,300多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人來到這里,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很多人一干就是一輩子。三代人,一個夢賓士零件,講述了一個中國故事,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百萬畝人工林海,森林覆蓋率達到80%,每年為京津地區德系車零件涵養水源、凈化水質2.3億多立方米,釋放氧氣57萬多噸。
塞罕壩只是中國植樹造林事業的一個縮影。如今,中國森林覆蓋率由40年前的12%提高到了22.96%;森林蓄積量增加了85億立方米。衛星數據研究顯示,2000到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留住綠水青山,得牢牢守住生態紅線。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作為長江、黃河兩大水系重要水源地,它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2014年,秦嶺違建別墅被集中曝光,將“國家公園”變為“私家花園”的違法行為牽動了習近平總書記和全國人民的心。5年過去了,截至今年3月,陜西共拆除秦嶺違建別墅1185棟,沒收9棟,“秦嶺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實施退耕還林、林地保護,更要轉變發展方式。自1999年啟動實施兩輪退耕還林工程以來,中國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總投入超過5000億元。不讓砍樹了,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直接使3200萬退耕農戶從政策補助中戶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更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培育了生態經濟型的后續產業,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在大興安嶺林區,伐木工人當上了護林員。先后有數萬名職工從木材生產行業轉向森林管護工作,解決就業的同時,林業用地也全部管護起來。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守護好綠色遺產,就是奧迪零件為子孫后代造福。“草鞋書記”楊善洲、“延安樹癡”張蓮蓮等一大批植樹英雄的先進事跡廣為傳頌。各地樹立起生態責任意識,不唯GDP論政績,帶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每年植樹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為美麗中國種上一棵樹。
“綠云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后,記取種花人。”近14億中國人將記住這些種樹人、護樹人。
那只雕花馬鞍回來了水箱精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只神奇的搖籃。那是一副雕花的馬鞍,伴我度過金色的童年。”這首《雕花的馬鞍》的曲作者寶貴是內蒙古科左后旗音樂家。然而,歌中的草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難尋覓。那時科爾沁草原已保時捷零件出現4800多萬畝沙地,通遼市總土地面積有五成已嚴重沙化,并以每年十幾米的速度向外擴展。1978年,中國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間種下3000多萬公頃人造林,在神州大地筑起一道綠色長城,雕花的馬鞍又回來了。
提到草原,人們總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然而曾幾何時,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開礦打井、盜掘藥材讓草原生態日益惡化。沙漠治理、恢復植被,一代又一代治沙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久久為功,古浪治沙“六老漢”、治沙女杰殷玉珍、治沙英雄石光銀……支撐他們的是讓家園變好、為子孫造福的樸素夢想。在毛烏素、科爾沁、庫布其、古浪八步VW零件沙……治沙人譜寫出一曲曲沙退人進之歌,昔日的草原森林又回來了。
2018年,全國草水箱水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55.7%,比2011年增加6.7個百分點。草原承包經營面積達到43億畝,占草原總面積的73%,有效調動了廣大牧民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
草原變好的背后,是國家草原立法與制度建設的力度和決心。中國于1985年頒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隨后相繼出臺《草原防火條例》《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管理辦法》《草種管理辦法》等法規,形成了由1部法律斯柯達零件、1部司法解釋、1部行政法規、4部部門規章和13部地方性法規組成的草原法律法規體系,讓保護草原有法可依。
相關制度建設也讓農牧民嘗到了甜頭。草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全國268個牧區和半牧區縣中,很多貧困縣牧民90%的收入來自草原。草原承包經營制度全面落實,草原產權制度和保護管理制度逐步推進,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有序推進。在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讓科學畜牧的理念深入人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牲畜超載率為10.2%,比2011年下降17.8個百分點,草原利用更趨合理。
禁牧休牧、劃區輪牧、草畜平衡的舉措讓中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0億噸以上,2018年達11億噸。科學用Benz零件水,“淺埋滴灌”,發展高效節水農業,集約化發展讓草原農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得更低。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嚴管汽車碾壓草原,破壞生態環境,讓更多游客體驗綠草如茵、汽車機油芯廣袤無垠的美景。
湖光水色入畫來
汽車材料12年前,風光無限的太湖突然之間被大規模爆發的藍藻占據。這個突如其來的生態危機逼迫當地轉換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關停重污染企業,進行化工、電鍍、印染等行業專項整治,建設污水管網、提高污水處理能力……10多年過去了,太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湖體水質從2007年的Ⅴ類改善為Ⅳ類,連續11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的目標。
曾經的洞庭湖,煙波浩渺、碧水蕩漾,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魚生產基地。然而在唯GDP至上的粗放型發展面前汽車零件貿易商,洞庭湖不斷萎縮,水質不斷惡化。為了治污,就是支柱產業也要關!2017年底,洞庭湖全面清理被作為造紙原料而引進的數百萬棵歐美黑楊。這種號稱“濕地抽水機”的外來物種蠶食洞庭湖已數十年。造紙業的重污染、黑楊樹的生態破壞力讓湖南省痛下決心。2019年,洞庭湖區造紙產能將全面退出。
除了平原湖泊,還有高原湖泊。
過去10多年福斯零件,黃河源區持續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封育湖泊群周邊草場汽車零件、建立鄉村垃圾處理體系及縣城污水處理體系,湖泊群及周邊生態逐步恢復。
在湖泊治理的同時,生態環境責任也在不斷壓實。目前,中國不僅建立了河長制,而且,湖長體系全面建立——全國1.4萬個湖泊(含人工湖泊)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湖長2.4萬名。此外,還設立村級湖長3.3萬名。管好“盛水的盆”,護好“Audi零件盆中的水”,湖長們正在推動湖泊面貌改善,成為湖泊健康的守護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