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連市環境狀況公報_中OSDER奧斯德材料報價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現發布《2014年大連市環境狀況公報》。

大連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董偉

2015年5月31日

環境狀況

2014年,大連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按照Bentley零件AQI評價,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2天,優良率為77.3%;全市酸雨頻率有所下降;全市主要集中式油氣分離器改良版飲用水源地各項評價指標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河流水質以Ⅰ、Ⅱ類為主;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較好;聲環境質量、電磁輻射水平保持穩定。

環境空氣質量

大連市區空氣質量優為69天,良為213天,輕度污染為56天,中度污染為20天,重度污染為6天,嚴重污染為1天。與上年保時捷零件相比,市區優的天數少10天,污染天數多8天。各測點中甘井子點位污染天數所占比例最大(35.9%),雙D港點位污染天數所占比例最小(14.8%)。市區空氣中首要污染物以PM2.5為主。

市區PM2.5濃度日均值范圍為13~302微克/立方米,平均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超過空氣質量二級標準0.51倍,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日均值超標率為22.2%;市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超標率為0.3%。

全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值分別為74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2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均值超過空氣質量二級標準0.06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值均符合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可吸入顆粒物均值上升1水箱水2.1%,二氧化氮均值上升12.5%,二氧化硫均值下降6.5%。

全市自然降塵均值為7.4噸/(平方公里·30天),符合遼寧省標準,與上年相比下降3.9%。

空氣質量優: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良: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輕度污染: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癥狀。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

空氣質量中度污染:進一步加劇易感人群癥狀,可能對健康人群心臟、呼吸系統有影響。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一般人群適量減少戶外運動。

空氣質量重度污染: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現癥狀。兒童、老年人和心臟病、肺病患者應停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一般德系車零件人群減少戶外運動。

空氣質量嚴重污染:健康人群運動耐受力降低,有明顯強烈癥狀,提前出現某些疾病。兒童、老年人和病人應當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

全市降水pH均值為5.68,酸雨頻率為9.5%,比上年下降了11.6個百分點,酸雨主要污染區域為大連市區。10個監測點位中,甘井子、金州、莊河、開發區、長海、瓦房店和普蘭店點位酸雨頻率為0,其余各點位均不同程度出現酸雨。旅順點位酸雨頻率最高,達44.4%;其次為黑石礁點位,酸雨頻率為31.8%,石道街點位酸雨頻率為26.3%。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飲用水源水質

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朱隈子水庫、轉角樓水庫、松樹水庫和劉大水庫等6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各項評價指標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及補充項目、特定項目標準限值。

河流水質

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登沙河、莊河及復州河等6條主要河流的21個監測斷面中,Ⅰ類水質占23.8%,Ⅱ類水質占42.8%,Ⅲ類水質占19.0%,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各占4.8%,水質保持穩定。

各主要河流中,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水質優;莊河小于屯斷面水質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登沙河登化斷面水質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生化需氧量;復州河蔡房身大橋斷面水質重度污染,超過功能區標準,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

Ⅰ類水質: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水質: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Ⅲ類水質: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Ⅳ類水質: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水質: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近岸海域環境質量

◎近岸海域水質

全市近岸海域共布設56個海水監測站位,其中渤海海域19個,黃海海域37個。監測結果表明:我市近岸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局部海域海水污染依然嚴峻,8月海水水質較2013年同期有較大改善;5月和10月略有下降。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海水浴場

金石灘、泊石灣、棒棰島、傅家莊、星海灣、塔河灣、大黑石、夏家河子和仙浴灣等9個海水浴場水質均達到優良水平。

聲環境質量

◎功能區環境噪聲

全市功能區Audi零件環境噪聲總達標率為90.2%,比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旅順口區、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和莊河市聲環境質量較好,達標率均為100%;奧迪零件中心城區、金州新區和長海縣噪聲達標率在47.5%~96.9%之間,超標區域主要為療養區、商業區和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

◎道路交通噪聲

全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7分貝,低于國家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噪聲標準2.3分貝。

全市監測交通干線總長為497.6千米,其中超標干線長度為151.7千米,占干線總長度的30.5%,比上年降低4.4個百分點,超標干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區域環境噪聲

全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9分貝,其Benz零件中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4.4分貝,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

電磁輻射環境質量

中心城區電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環境電磁輻射電場強度監測值低于國家VW零件標準限值。

生態環境質量

根據生態遙感解譯數據進行評價,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長海縣生態環境質量為優,大連市區、莊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均為良。

◎森林森林覆蓋率為41.5%,林木綠化率為49.15%。

◎城市綠化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4.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1.32平方米。

◎自然保護區全市有自然保護區1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7個;森林公園1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9個、省級森林公園5個;風景名勝區5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市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政府批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7個,市政府批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9個。各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及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陸域總面積2238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8%。

環境保護工作

環境總體規劃

環境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大連市環境總體規劃(2012-2020年)修編大綱》通過環保部組織的專家論證,《大連市環境總體規劃(2012-2020年)》已報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大連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綜合區劃研究》等5項環境總體規劃專題通過環保部組織的專家Porsche零件評審。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污染減排

市政府下達《大連市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汽車零件進口商減排任務》,并Skoda零件對2013年度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賓利零件核結果進行通報。全年發放排污許可證579個,目前全市持有有效排污許可證的企事業單位有4537家。完成中石油集團大連石化公司140萬噸/年催化裂化煙氣脫硫、大連熱電集團香海熱電廠脫硫脫硝、大連天瑞水泥有限公司3#脫硝、大連普蘭店熱電廠關閉和東達集團大連寺兒溝污水處理廠等80個減排項目。

與2010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全年分別減排8.96%、9.44%、21.61%和7.75%,分別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的80.0%、72.6%、332.5%和81.6%。

◎污染物排放狀況

全市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1.08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3.98萬噸。

全市福斯零件廢水排汽車零件貿易商放量7.18億噸(不含循環海水),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4.02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3.16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7.39萬噸,氨氮排放量1.45萬噸,石油類排放量238.81噸。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560.91萬噸,綜合利用處置率100%。全年綜合利用量459.49萬噸;處置量101.43萬噸;綜合利用處置往年貯存量0.01萬噸。

環衛市場化作業標段區域垃圾清運量936316.69噸,無害化處理率100%。

大氣環境保護

◎藍天工程

完成藍天工程項目95項,涉及電力脫硝、電力脫硫、電力除塵、電力關停、水泥脫硝、石化催化裂化脫硫、鋼鐵燒結機脫硫等9類項目。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市政府印發了《大連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大政發〔2014〕47號),提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五大措施,分別為嚴控煤炭總量,控制燃煤污染;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強化管理,控制揚塵及面源污染;統籌兼顧,控制機動車污染;綜合施治,控制工業污染。五大措施進一步細化為31條具體內容。

◎水泥行業綜合整治

全面啟動大連市水泥行業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基本實現了有組織排放源達標排放,物料處理、輸送、裝卸、儲存等過程產生的無組織排放源得到了有效控制。

◎油氣回收治理

完成加油站油氣改造項目137個、油罐車改造項目22個、油庫改造項目1個。

◎機動車污染防治

全市15家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的68條機動車簡易工況法檢測線投入運營。全年檢測各類機動車輛56萬臺,并按規定發放環保檢驗合格標志。2014年12月15日BMW零件,市政汽車冷氣芯府發布限行通告,在主城區對黃標車采取限制通行措施,限行面積106平方公里。實行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政策,全年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7.2萬臺。建成兩條環保綠色公交示范線路,全線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客運、大型道路運輸、大型廠礦等70余家企事業單位進行機動車排污申報,納入機動車環保監管平臺統一管理。

水環境保護

◎入海汽車機油芯排污口整治

完成全市域入海排污口摸查,完善排污口電子檔案建設。中心城區排污口總數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50%。強化入海排污口環境監管,季度監察率達100%,監測率達100%。

◎飲用水源保護

強化飲用水源源頭防護,推進荷花山鎮污水處理站建設。強化水源安全保護,對英那河水庫一級保護區實施圍網封閉管理,圍網總長72千米。

◎污水處理廠監管

加強全市29座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監管,引入污水處理廠全過德系車材料程監控系統和“飛行檢查”等新的監管手段,全面完成老舊污水處理廠缺陷設施改造,斯柯達零件實施污水處理廠運行效果評估,定期向新聞媒體公布污水處理廠監督性監測結果,全面推進污水處理廠自行監測,監測結果向全社會公開,全市污水處理廠綜合達標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土壤環境保護

繼續規范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管理,細化對場地調查評估、土壤環境檢測的要求。環保、規劃、國土、土儲等部門密切配合、嚴格把關,9家搬遷企業場地完成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其中1家需治理修復的企業編制了修復方案。2013年啟動治理修復的1家企業通過了驗收。

固體廢物管理

◎工業固體廢物管理

對東北特鋼集團大連特殊鋼有限責任臺北汽車零件公司、大化集團等產廢環節多、產廢數量大的企業開展專項檢查,規范重點企業工業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加強大化集團、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搬遷企業場地修復的固廢監管,搬遷企業固體廢物的處置過程嚴格依照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進行,未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危險廢物管理

加強了全市808家危險廢物重點源企業環境監管,產廢重點源企業和危廢經營企業規范化管理驗收抽查合格率分別達到98.9%和98.0%。制定了產廢1噸以下非重點源企業的管理考核辦法。制定了危險廢物收集經營許可證發放與管理工作制度和許可指南。全市300余家街道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部分門診納入規范化整治范圍。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置園區建設,西中島、莊河危廢園區進一步完善了“五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市辦理網上聯單2.1萬份(次),安全轉移危險廢物15萬余噸。

環境安全管理

◎環境應急管理

開展了《大連市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加強環境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完善了環境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庫,加強了賓士零件應急救援處置聯動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了水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演練。妥善處置14起四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其中,大氣環境污染事件10起、危廢1起,其他環境污染事件3起。

◎核與輻射管理

開展以重點放射源為清查對象的專項行動,對全市部分重點源單位和異地探傷作業源單位進行了安全檢查。對53家放射源重點企業進行了例行安全檢查,共檢查938枚放射源;對67家射線裝置使用單位進行了現場檢查,共檢查設備248臺。

自然生態保護

◎生態創建

至2014年底,我市涉農區、市、縣全部達到省級生態示范區建設標準。4個汽車零件鄉鎮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3個鄉鎮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36個建制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27個鄉鎮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全部通過省級預審。2011年至2014年獲得命名的國家級生態鄉鎮按照以獎代補的原則獲得1400萬元獎勵資金(每個鄉鎮5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完成了涉及9個區市縣(先導區)、74個鄉鎮(街道)、598個建制村(2012-2014年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申報審核工作,并上報環保部,通過了國家級審核。其中,建設水源地防護設施159套、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56套及其配套管網131公里、分期式污水處理設施27734套,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1萬噸/日;建設垃圾收集點55478個,購置收集車930個、垃圾轉運站22座,新增垃圾處理量870噸/日;分戶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182套。項目總投資約8.86億元,預期受益人口約179萬。

環境準入

全年審批新建項目3087個,總投資3884.4億元,環保投資153億元;驗收竣工項目1722個,總投資570億元,環保投資15.1億元。長興島石化園區發展規劃環評、長興島汽車材料港區規劃環評通過環保部審查;普汽車零件報價蘭店熱電廠“上大壓小”項目等重大項目通過環保部審批;恒力石化220萬噸/年PTA、金普城際鐵路等一批重點項目通過市環保局審批。

環境信訪

全年受理環境信訪案件7170件,其中,12369受理環境信訪案件6989件,督辦上級部門及領導交辦的重大信訪案件181件。“局長接待日”接待來訪群眾4批13人次,日常接待群眾來訪65批193人次。全年共回復省民心網、市民意網環境信訪投訴案件1690件,回復其他網上環境信訪投訴案件959件。全年未發生進京去省非正常訪案件。

環境法制

制定了《大連市揚塵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和《大連市加強房屋拆除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修訂了《大連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文書制作規范》、《大連市環境保護局行政強制文書制作規范》、《大連市建設項目環保行政許可文書制作規范》和《大連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臺北汽車材料執法檔案管理辦法》。編制了環境保護實用法規系列匯編之《環境行政執法文書篇》、《大氣法相關法律文件匯編》,全面實現全市環境行政執法文書的規范化和統一化,進一步提升全市環保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環境監管

出臺了多行業排污量核算方法,創新開展環境風險源分類管理,在市汽車空氣芯區推行環境監察網格化監管模式。開展供暖企業、廢水直排企業、水泥行業、建設項目等多項專項執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開展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建設,業務理論培訓和現場情景培訓相結合。全年出動環境監察人員4.8萬余人(次),監察企業1.7萬藍寶堅尼零件余家(次),查處環境違法企業864家(次)。

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對大連上海家化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等10家環境違法企業實施掛牌督辦,全年掛牌督辦共關閉違法企業2家、搬遷企業2家、企業增建環保設施2臺(套),拆除生產設備5臺(套)。

環境監測

開展環境質量、污染源、突發性污染事故等監測工作,全年獲取監測數據約273萬個。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發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實時報,定期發布飲用水源水質月報。完成花園口經濟區和松木島化工園區2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的建設。建立環境空氣重污染日應對工作機制,出臺《重污染日應急環境監測工作方案》。在國家第一批環境監測“三五”人才遴選中,1人榮獲“國家環境監測一流專家”稱號,8人榮獲“國家環境監測技術骨干”稱號。市環境汽車材料報價監測中心研究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土壤有機碳的測定 燃燒氧化非分散紅外法》和遼寧省標準《海水中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快速測定 酶底物法》已頒布實施。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190套,能夠對我市主要排污企業的污染物排污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環境科研

《城市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研究》課題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環境重要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課題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解析與防治對策研究》、《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與防控對策研究》等科研課題,啟動《大連市灰霾天氣成因研究》、《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及對策研究》等科研項目。

大連市與日本北九州市按照2013年簽訂的《大連循環產業經濟區合作備忘錄》內容,在循環經濟推廣、規劃和人才培養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參加東亞經濟交流機構第九屆環境部會,接待來自日本、韓國、挪威、荷蘭等國家6個團組30人次,就環境保護信息和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開展交流,探討合作。

環境宣教

緊扣“全民行動,向污染宣戰”主題,開展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月活動。舉辦首屆大連市明星環保志愿者評選活動,形成“環保人物”、“綠色生活使者”、“明星環保志愿者”三個層面三年一輪的滾動評選模式。創新性策劃制作《大自然的衛士》等9部環保電視公益廣告及8幅海報,在電視、報紙、網絡、LED等全媒體長期高頻次播放。組織媒體集中采訪50多次,重點開展環保總規、藍天工程、電磁輻射等系列專題宣傳20多項,水箱精各媒體播發環保稿件1000余篇次。環境教育進黨校、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五進”工作深入開展,環境教育進入社會不同層面。創建環境友好社區20家,環境友好幼兒園18家。

環境信息

按照“一個平臺、一個中心和一張圖”的總體建設目標,建成環境數據中心,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公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和審批、竣工驗收情況等信息200余項,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153項。大連市環境保護局被授予“二〇一三年度大連市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注1:本公報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內容由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

注2:本公報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環境保護標準可到環境保護部網站查閱,網址為www.zhb.gov.cn/tech/hjbz/bzwb。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