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島市環境狀況公報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OSDER奧斯德汽車零件戶

作者:

分類:

綜  述

2014年,全市環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汽車材料導下,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和美麗青島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環保為民理念,大力推進治污減排,持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制定實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全力攻堅治霾;編制實施2014-2016年全市河流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在重點河流實施“河長制”管理,推進環膠州灣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建設;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有力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保障了城市環境安全。

2014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狀況保持穩定,部分指標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同比均持續下降;市區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同比改善10.6%;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主要監控河流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狀況良好。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

狀況

經省主管部門初步核定,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4.37萬噸、1.219萬噸、9.11萬噸和10.17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41%、0.23%、5.90%和6.56%。截至2014年底,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量分別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的115.19%、106.48%、119.21%和146.30%。

措施與行動

制定實施《青島市2014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計劃》,以脫硫設施升級改造、煙氣脫硝、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和畜禽污染治理等為重點,組織實施減排項目361個,其中,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122個,水污染物減排項目25個,農業源減排項目214個。繼續實施《青島市“十二五”期間污染物減排和環境改善考核獎勵辦法》,強化污染減排在全市科學發展考核中的作用,保障減排目標任務完成。

大氣環境

狀況

1.環境空氣質量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2天,其中,一級(優)14天、二級(良)248天,優良率為71.8%;輕度及以上污染天數103天,其中,三級(輕度污染)79天,四級(中度污染)15天,五級(重度污染)9天,全年未出現六級(嚴重污染)天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4天。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天數分別為134天、104天和103天,分別占38.2%、29.6%和29.4%。

市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37、0.043、0.107、0.059毫克/立方米(mg/m3),其中,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0.6%、31.5%,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持平,二氧化氮濃度升高7.5%;一氧化碳(CO)24小時濃度均值在0.4~2.5mg/m3之間,臭氧8小時濃度均值在0.032~0.224mg/m3之間。二氧化硫年均濃度、一氧化碳24小時平均濃度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均超過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年均值二級標準;臭氧部分時段有超標現象,超標率為6.8%。即墨、膠州、平度、萊西四Benz零件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在61.8%~73.2%之間。

2014年青島市第二次空氣顆粒物來源研究結果顯示,空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仍為燃煤、揚塵和奧迪零件機動車尾氣,占比分別為32%、23%和24%,其他來源于工業廢氣、服務業排放和居民生活等。與第一次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相比,燃煤占比下降8個百分點,機動車尾氣占比上升4個百分點,揚塵基本持平。表明,燃煤鍋爐大規模改造、嚴控燃煤污染已取得成效,而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帶來的影響仍呈上升趨勢。

2.大氣降水

全市總降水pH年均值為6.48,好于酸雨限值(5.6),酸性弱于2013年的6.36。酸雨頻率為1.0%。四市降水pH年均值在5.72~7.70之間。

3.廢氣排放

全市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為9.11萬噸、10.17萬噸、4.58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比分別下降5.90%和6.56%,根據國家新的統計辦法,煙(粉)塵同比上升8.83%。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為6.40萬噸、5.85萬噸和3.22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7.65%、9.94%,煙(粉)塵排放量同比上升15.8%;城鎮生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分別為2.71萬噸、0.26萬噸和0.98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49%、1.30%和1.49%。

措施與行動

1.大氣污染防治體制機制建立

成立青島市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有關市直部門、重點企業簽訂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書,各區市空氣質量改善情況納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制定實施《2014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實施計劃》,出臺了“四禁兩補”系列政策:全市禁止銷售燃用劣質燃煤、除特定區域外禁止新上傳統燃煤項目、禁燃高污染燃料區域擴大到550平方公里、建成區禁行黃標車,對提前淘汰的國Ⅱ黃標車給予資金補助,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

2.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

編制實施清潔能源供熱專項規劃及配套政策,建成清潔能源供熱129萬平方米、燃氣管線82公里、天然氣加氣站8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30萬平方米,建設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243萬平方米。淘汰壓減60萬噸煉鋼、50萬噸煉鐵、60萬噸水泥產能,關停小火電機組3臺。

3.燃煤污染防治

淘汰燃煤鍋爐49臺,總噸位709噸。建成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等燃煤鍋爐高效脫硫改造項目81個、高效除塵改造項目129個,削減二氧化硫排放5118噸。完成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低氮燃燒改造和脫硝工程建設項目87個,削減氮氧化物排放1.26萬噸。

4.揚塵污染控制

開展工業企業物料堆場揚塵污染規范化整治工作,完成青島熱電集團第一熱力公司儲煤場封閉加蓋等工業揚塵防治項目24個。制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房屋拆除工程揚塵防治工作導則和城市裸露土地綠化技術導則。施工現場累計建設噴膠固化設施16個、車輪沖洗裝置350個,綠化裸露土地449公頃。獲得全省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和裸露土地綠化評比第一名。推Skoda零件行建筑垃圾運輸特許經營,累計810輛建筑垃圾運輸車實行密閉化運輸。市區新增機械化保潔車輛128輛,城區主干道機掃率100%、次干道達到75%以上。

5.水箱精機動車污染防治

加快淘汰黃標車,出臺《國Ⅱ排放標準黃標車提前淘汰資金補助意見》《青島市黃標車“黃改綠”工作方案》《青島市黃標車“黃改綠”補貼意見》;發布《關于實施黃標車區域禁行的通告》,自2014年11月1日起,在城市建成區禁行黃標車,全市共審核報廢車輛3026輛,發放補助資金2260.4萬元,淘汰黃標車4.6萬輛。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全年環保檢測機動車69.3萬輛,合格率91.2%;路查、抽檢機動車16.6萬輛,查處無環保標志和冒黑煙車等違法車輛2209輛。繼續開展黑煙車有獎舉報活動,查實黑煙車342輛,兌現獎金3.42萬元Porsche零件。加強油品質量升級管理,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國Ⅳ汽油標準。

6.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

在石化、表面涂裝、有機化工等行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工作,共完成治理項目35個。

水環境

狀況

1.地表水

向市區供水的嶗山水庫、棘洪灘水庫等8處集中式斯柯達零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主要河流功能區達標率為71.7%。全市主要監控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0.2%和6.5%;李村河、墨水河、鐮灣河等部分過城河的中下游河段、部分支流河段由于截污不完善和污水集中處理能力不足等原因,水質仍較差汽車機油芯

2.近岸海域

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膠州灣外黃海海域水質保持優良,所有監測點位水質均達到或好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膠州灣水質有所改善,達到或好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比例為63.4%,同比升高4.7個百分點;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無機氮,污染區域主要位于膠州灣東北部、西北部海域。

3.廢水排放

全市廢水排放總量50878.35萬噸,同比增加3701.35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10989.40萬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39852.39萬噸;廢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為14.37萬噸和1.219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41%和0.23%。

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別為0.81萬噸和0.069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90%和5.08%。城鎮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47萬噸,同比下降0.50%;氨氮排放量為0.61萬噸,同比持平。農業源(含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1.06萬噸和0.535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28%和0.10%。

措施與行動

1.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經省政府批準,重新調整了青島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涉及全市67處飲用水水源地,劃分了160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定《嶗山水庫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編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報告,全市18處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良好,水質達標率100%。繼續實施大沽河流域環境保護規劃和全市水源地保護規劃,大沽河水源地全線實施圍網防護,共建成大沽河和水源地保護工程18項,新增管網21.7公里。出臺《大沽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

2.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以膠州灣保護為核心,逐年提高河流水質改善目標,持續推進李村河、墨水河等重點河流綜合整治,加強大沽河流域生態保護。落實轄區政府環境質量主體責任,在32條重點河流220個河段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管理,由區市負責人擔任河(段)長,包干整治河道生態環境。制定實施《2014年水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實施計劃》和《青島市河流污染綜合治理規劃(2014-2016年)》,綜合福斯零件采取巡查監測、督查督辦、考核通報、專項執法檢查、生態補償、限批約談等措施,完成10條河道和237處污水直排口綜合整治,新建排污管網334公里,完成黃島區泥布灣污水處理廠四期等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5項。在大沽河流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全市涉水排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設施達到120家。

聲環境

狀況

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8.2dB(A),噪聲強度總體評價為一般。市區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水箱水為67.8dB(A),噪聲強度總體評價為好。

四市的區域和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分別為49.9-53.7 dB(A臺北汽車材料)和63.0-66.5dB(A),噪聲總體水平保持穩定。

措施與行動

1.建筑施工噪聲管理

開展全市建筑工地噪聲污染防治規范化管理,落實建筑施工工地申報登記制度。強化建筑工地夜間施工監管,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加強市區地鐵施工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合理安排施工工藝,推廣適用降噪技術。

2.中高考期間噪聲管理

繼續開展“為考生送安靜臺北汽車零件”活動,加強中高考期間噪聲執法監管,開展市區建筑工地、公共廣場及娛樂場所等十類環境噪聲污染專項檢查,嚴厲查處環境噪聲污染行為,為中高考營造良好的環境。

固體廢物

狀況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865.57萬噸,綜合利用量842.39萬噸(包括綜合利用往年貯存15.11萬噸),綜合利用率95.65%,主要種類為冶煉廢渣、粉煤灰、尾礦、爐渣等。全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4.19萬噸,汽車零件報價主要包括廢礦物油、廢酸、廢堿等,全部進行貯存、綜合利用和處置。全市醫療廢物產生量7032.14噸,全部進行無害化焚燒處置。全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21萬噸,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置。藍寶堅尼零件

措施與行動

1.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及綜合利用

加強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將鋼渣、粉煤灰用于鋪設路基和生產建材,電石泥用于堿廠純堿生產工藝,白泥用于煙氣脫硫和生產水產養殖清潔劑等,推動城市污泥生產生物質燃料應用。

2.危險廢物與醫療廢BMW零件物監督管理

深入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強對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處置利用單位的環境監管,依法落實警示標識、應急預案、經營許可證和轉移聯單等危險廢物管理制度,開展危險廢物與醫療廢物專項檢查,嚴厲查處隨意傾倒、非法處置的違法行為。全年審核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跨市2985份、市內6820份。加強對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置的環境監管,確保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安全處置。

輻射環境

狀況

全市電離輻射環境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大氣氣溶膠和沉降物中總α、總β含量均在正常水平;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生物和土壤樣品放射性含量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主要飲用水水源地嶗山水庫、棘洪灘水庫總α、總β放射性水平均滿足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電磁輻射環境總體狀況良好,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交通干線監測點綜合電場強度均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公眾照射導出限值要求。

措施與行動

1.輻射安全許可證管理

全年新頒發輻射安汽車空氣芯全許可證(含重新申請)17家,輻射安全許可延續56家,注銷輻射安全許可證3家;預審省輻射類項目安全許可證18家,預審環評報告42家、條件核查29家;完成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12項擬建輸變電工程現場查勘。

2.輻射環境安全監管

加強全市輻射環境安全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現場核查制度,開展全市Ⅰ類、Ⅱ類、Ⅲ類放射源應用單位季檢和Ⅳ類、Ⅴ類放射源應用單位抽檢工作,全市在用放射源均處于安全受控狀態。修訂完善《青島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舉行全市輻射環境事故桌面推演。

生態建設與農村Audi零件環境保護

狀況

1.生態建設

全市共有各級自然保護區7處,總面積647平方公里;濕地保護區4處,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森林公園22處,總面積24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5%和4汽車零件進口商4.7%。全市生態環境總體穩定。

2.農村環境狀況

在2個區市6個村莊開展空氣、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出入境河流、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試點。

6個村莊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達標率均為100%,可吸入顆粒物達標率為85.0%;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好于地下水Ⅲ類標準;河流斷面和水庫水質均達到目標要求;土壤均屬清潔水平。

措施與行動

1.生態市建設

實施《青島市創建國家生態市三年行動計劃》。黃島區、城陽區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評估,即墨市、膠州市通過省級生態市預驗收。黃島區靈山衛街道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50個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68個鎮獲“省級生態鄉鎮”命名。

2.城市園林綠化

以舉辦世園會為契機,以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按照增綠補綠、豐富色彩、提升品質的原則,加大植樹增綠力度,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和景觀品質。完成社區庭院綠化194個,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完成城市裸露土地綠化590處,面積448公頃。市區園林綠地面積達3萬公頃,增長7.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平方德系車材料米。

3.林業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

推進大沽河綠化、萬畝林場、沿海防護林三大工程建設,全民義務植樹860萬株,新建萬畝林場14處,新增人工造林面積15.6萬畝,建成227公里大沽河沿岸綠色長廊。持續加強水土保持,實施14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6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3平方公里。

4.生物多樣性保護

對行政區域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開展專項檢查,加強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與管理。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南南合作”和“城市與生物多樣性”亞洲區域論壇和“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活動,組織開展中草藥多樣性展覽活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開展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全市植VW零件物物種750余種。

5.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建設,累計支付示范資金2.51億元,建成示范項目32個,在建29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0座、污水管網348.8公里,新改建溝渠39.7公里,增加農村污保時捷零件水日處理能力7040噸、日收集能力10094噸;建成蔬菜垃圾處理設施一套、1000立方米沼氣池一座、4.87萬立方米垃圾填埋場一座。完成214個畜禽養殖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財政撥付減排項目補助資金1588萬元。

氣候與自然災害

狀況

2014年,全市年平均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均正常。汽車零件貿易商年內春季氣溫異常偏高,發生春旱和夏旱,7月臺風“麥德姆”帶來降水緩解旱情,9月出現秋季連陰雨。總體來看,本年度氣象災害影響程度一般,氣候年景屬中等偏好年份。

全市年平均氣溫13.7℃,同比升高0.7℃。極端最低氣溫-11.1℃,極端最高氣溫37.3℃。平均年降水量631.2毫米,同比增加50.4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311.9小時,同比減少49.0小時。市區降雪7天,出現在2月和12月;大霧36天,同比減少32天;暴雨4次、寒潮2次,同時伴有大風天氣。

措施與行動

提高精細化預報能力,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為膠東國際機場、地鐵、輕軌等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山林滅火提供氣象保障。繼續實施飛機增雨常態化作業,建成黃島區黃煙種植區人影作業示范基地,年內開展增雨防雹人工影響天氣作業165次,為世園會和嶗山水庫開展專項人影服務。

環境監督管理

1.環境法制建設

修訂《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梳理并向社會公布權力事項59項。宣傳貫徹新環賓利零件保法,組織培訓班7期,參訓人員來自環保系統、鎮政府、企業、大學等。

2.環境執法監督

深化環境執法綜合改革,實施三級“網格化”執法監管,加強跨區域交叉執法、節假日與夜間執法,實行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組織開展執法大會戰、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工業園區專項檢查等系列執法活動,實施環境行政處罰1010起,罰款金額2710萬元;行政命令682起,其中,責令停止賓士零件生產或使用397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285起;強化環保、公安部門聯動執法,石墨企業違法排污等10起環境違法案件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3363件,完成青島堿業、雙桃、紅星化工等搬遷項目環評10項。對董家口港城臨港產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要素)和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中央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進行了環評審查。開展飲食業環境管理改革,對飲食業項目實行分類管理,簡化審批程序。

3.污染源自動監測

制定實施《青島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推行污染源自動監控德系車零件系統BO(建設-運營)模式,全市實施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的企業達到200家。

4.環境應急管理

加強環境風險預測預警和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對重點企業和區域進行環境風險評估,開展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推進電鍍集中區整合,關停高污染涉重企業4家,完成海晶化工高汞觸媒“十二五”淘汰任務。建設青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平臺并投入運行,修訂印發《青島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汽車材料報價案》,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對、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桌面推演和全市環境應急實兵演練暨監察監測技術大比武活動。全年共處置次生環境事件7起,未發生較大以上級別的環境污染汽車零件事件。

5.環境保護國際合作與交汽車冷氣芯

建立環境服務業能力項目儲備庫和節能減排與低碳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推廣項目庫。開展消耗Bentley零件臭氧層物質(ODS)淘汰能力建設項目油氣分離器改良版二期工作,參加了在韓國召開的第9屆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環境分會,承辦第六屆綠博會。

6.環境信訪

完善12369環保服務熱線和信訪處理平臺,共受理來話25328件,同比減少17%。暢通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網絡問政、局長信箱等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共收到群眾投訴5089件,均進行了處理處置。開展領導定期接訪、包案下訪、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活動,未發生因環境問題引發的非正常上訪事件。

7.環境宣傳與信息公開

在各級新聞媒體刊發稿件3131篇,組織開展青島環保世紀行集中采訪活動6次,開展了“六·五”環境日主題系列宣傳、“機關開放日”、環保“四進”等活動,建立了青島環保志愿者聯盟,持續推進環境友好系列創建工作。開通了環保官方微信,“青島環保”政務微博共發博文1.1萬余條。加強信息公開,組織276家企業向社會公開污水排放口環境信息,59家企業主動公開環境監測信息。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