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堅OSDER奧斯德零件商 三大改善 嘉陵精準扶貧邁向縱深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農家書屋”成為農民求知“大課堂”。

     農民工按需“點菜”參加培訓。

     

如火如荼的農村村道水泥公路建設現場。

     機械化農業耕種。

     

萬畝蔬菜基地。

     抒寫水利文章,潤澤經濟民生。

     危房改造圓農戶“安居夢”。

“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是嘉陵區今年以來推動精準扶貧的又一舉措。今年7月,全區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軟弱渙散村的154名“第一書記”全到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幫助制定扶貧攻堅計劃,開展為民辦事服務。截至目前,這批“第一書記”共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2000余個,幫助新建、改建、維修村級活動室33個,籌集4300余萬元用于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自2013年實施精準扶貧開發工作以來,嘉陵區委、區政府以“三大攻堅、三大改善”為總德系車零件綱領,扶貧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僅2015年上半年,即解決3503名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占目標任務的23.39%,脫貧率居南充第一。
A
興水通路讓基礎汽車空氣芯設施先行“脫貧”
  11月1日中午,一立鎮下太霄村村民蒲正均開始準備午飯,擰開水龍頭,清水順流而下。“雨水順著溝渠流,最終匯入山平塘,經過處理后飲用,再也不用擔心被污染了。”蒲正均說。
  下太霄村原有一口山平塘,最近一次維修還是上世紀70年代。近年來,由于壩體潰決、壩底滲漏,失去蓄水功能,村民吃水成了大問題。今年年初,該鎮發動群眾集資投勞對其進行維修,整治后的山平塘蓄水能力達1600立方米、灌溉面積可達100畝。“去年,全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集資投勞,投入資金80多萬元,新建、維修7公里水渠,整治3口山平塘,修建8口蓄水池。”一立鎮鎮長蘇進表示,該鎮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調動村民建設熱情,推動全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嘉陵區計劃投資1.1億余元,解決全區41個鄉鎮、387個行政村和15所學校共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截至目前,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34處,解決了10萬余名群眾和1萬余保時捷零件名學生的飲水問題。到今年底,該區還將建供水工程232處,解決8萬余人的飲水問題。“全區農村安全用水計劃項目將于本月全面完成。”嘉陵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Porsche零件紹。
  做活“水文章”,不但有效解決飲水問題,還為群眾增收奠定基礎。在大通鎮金之源果蔬專業合作社,業主BMW零件張均民把水泵放在堰塘里,接上水管就可以藍寶堅尼零件澆灌果園,隨著水利基礎設施的建成投用,該區已建成優質果蔬基地1萬余畝。近年來,該區全面推進中央財政小農水重點縣項目以及農村安全飲水、中小河流河道治理、病險水庫整治等水利項目建設,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8萬余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425萬余公斤。
  而修筑“致富路”,更成為嘉陵基礎扶貧的主攻方向。11月2日,在龍嶺鎮蘇丹溝村,新生種養合作社業主陳紹平正將剛采摘的冬瓜裝車外運。今年陳紹平種了100多畝地的冬瓜,目前已銷售30多噸,收入2萬多元。陳紹平說,原來村里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連通村外,農忙時節,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運不進來;豐收季節,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運不汽車冷氣芯出去,只能靠肩挑背馱。“如今有了水泥路,致富看到了希望。”今年,該鎮啟動21.5公里出境聯網公路建設,年底將全部水箱精建成。屆時,全鎮村道水泥路將達到110多公里,實現16個行政村(居委會)、80%的村民小組通水泥路。
  作為典型的丘區縣,嘉陵區農村面積廣,村道公路發展滯后。2010年以前,該區只有20公里通村水泥路。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農村道路建設,推行村道水泥路建設“群眾主導”機制,堅決不修群眾不愿意修的路,堅決不修群眾不參與修的路。“十二五”期間建成通村水泥路2200公里、出境聯網公路300公里,改造縣鄉公路200多公里,汽車零件進口商初步形成賓利零件以國道、高速公路為主干,鄉村干道、鄉村環線為經絡的交通網絡。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嘉陵區將建成通村水泥路2200公里,需要建設資金11億余元。錢從哪里來?通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機制,嘉陵以項目資金為引導,對建設項目實行競爭立項,指導各項目建設村按照“民愿、民建、民汽車機油芯管、民監”的原則,成立群眾資金籌集理財小組、施工安全質量監督小組等組織,發動群眾集資投勞,鼓勵社會資金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以項目資金為引導,群眾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作補充和財政資金為獎勵”的多元化投資機制。
B
實施“6+2+X”工程產業扶貧持續惠民
  10月30日,嘉陵區大觀鄉弋家堰村村民王國萍步行5分鐘,便福斯零件趕到村里的耘際果蔬專業合作社開始上班。“就在家門口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強多了。”王國萍說。據了解,耘際果蔬專業合作社每年用工量上萬人次,多為老人、婦女以及貧困戶,農忙時每天有100多人上班勞作。
  在嘉陵區,像這樣的專業合作社還有很多。為推動產業扶貧,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近年來嘉陵區積極推動“6+2+X”工程,即建設六大產業基地,今年內累積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00個以上,扶持若干貧困戶發展產業。“其中,打造專合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該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水箱水”嘉陵區農牧局負責人張應海介紹,目前已建立專業合作社17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家庭農場5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但要建起來,更需要持續培育,為此嘉陵拿出一系列舉措。“今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7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90名,社會服務型40名,專業技能型40名,作為新型經營主體的領軍人物。”張賓士零件應海介紹,新型奧迪零件職業農民不限身份,從事農業生產,以帶動農民增收為主,利用耕地30畝以上。同時,積極推行回引業主、規范專合組織、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電商、加強技術培訓五種模式,建立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村土地利用率,擴大貧困人口就業率,增加勞動投入產出率,實現“發展一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致富一群貧困人口,培訓200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致富上萬個貧困家庭”的目標。
  近日,嘉陵區世陽鎮鮮家寺村貧困戶陳道云正忙著修建圈舍,準備養殖山羊。之前,他還利用村里提供的產業發展周轉金養起了雞和牛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今年嘉陵區拿出1100萬元產業發展周轉金,劃分到39個有貧困村的鄉鎮,規劃扶持5867個貧困家庭發展庭院經濟,其中養殖業發展小家禽2汽車材料報價6.76萬羽、家畜1.46萬頭,種植業發展經果林4926畝、經濟作物741畝。如何確保產業發展周轉金用到實處?該區出臺兩大舉措,一是以鄉鎮為主體集中采購貧困戶發展產業所需的臺北汽車零件種苗等物資;二是貧困戶按照產業發展規劃方案采購相應物資后領取定額補助。
  下一步,嘉陵規劃將全區143個貧困村納入現代農業產業帶汽車零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目前,該區已擁有大通、龍蟠、集鳳萬畝優質糧油基地,正在著力建設萬畝柑橘基地、生豬及山羊基地、蔬菜基地與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積極發展農產品配送、精Skoda零件深加工、休閑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至今年底,全區143個貧困村將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1萬畝,成為全區現代農業汽車零件貿易商發展新動力。
C
舊貌換新顏美麗新村如畫般生長
  搬進新家半個多月,嘉陵區龍嶺鎮高河坎村62歲村民伍進成每天都笑容滿面:“瓦房里住了大半輩子,想不到還能搬進新家養老過日子!”去年3月,伍進成被確定為危房改造對象,靠著村里給的補助資金,他家建起了三層高的新房。10月17日住進了新房,圓了他的安居夢。
  在高河坎村,還有8戶村民享受到了農汽車零件報價村危房改造政策。以危房改造為契機,嘉陵區積極完善貧困村配套功能,改善村民人居環境。通過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地臺北汽車材料災避險搬遷、民政救助等資金,2014年全區共完成5683戶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用上了新修的沼氣池、院壩和小庭院。今年,該區還將改造農村危房1000戶。按照堅持場鎮適度、有序發展的思路,嘉陵打造了吉安、安平、七寶寺、三會等一批省市級試點鎮,并正在推進金寶、西興、金鳳、龍泉、龍嶺、曲水等一批條件較好、斯柯達零件潛力較大的場鎮建設。
  VW零件漫步在龍蟠鎮正印寺村,寬闊的村道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田園美景盡顯眼前,機耕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間,連片生長的蔬菜豐收在望。“這幾年,村里的變化一天比一天大。”村民任學東感嘆。近年來,嘉陵區把實施扶貧開發工作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德系車材料工作相結合,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該區整合各項涉農資金,加大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汽車材料力度,安排專項資金以獎代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區每年預算專項扶貧資金4000萬元以上,用于補貼貧困村興水通路、產業培育等。
  11月2日晚上,大通鎮大溝頭村的文化體育廣場Benz零件熱鬧非凡,村民們跳廣場舞、打乒乓球、打籃球。“自從有了廣場,大家打牌的少了。”每當夜幕降臨,廣場上總會聚集很多村民,小孩子在廣場上嬉戲打鬧,大人則跳起了廣場舞。通過扶貧攻堅工作,嘉陵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今年,該區已投入資金100萬元,Bentley零件在三會鎮青家嘴村和紅石坎村、七寶寺鎮百富井村、華興鄉紅巖子村等地建成農民健身項目50個。預計全年將投入資金820萬元,對全區30多個村級文油氣分離器改良版化活動場所、45個社區書屋進行升級改造。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除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嘉陵拿出一系列舉措,為貧困村的群眾端出公共服務“大餐”: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整合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分級診療制度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服務;農村電力、廣播和互聯網保障進一步加強,實現通電率100%、村村響100%、通網率89%;打造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培訓等平臺,提供科學養殖、科學種田、科學園藝、暖棚種植等實用技術,進行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4000人次,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000人次。
□嘉宣 武功 山歌/文樊俊/圖
南海新農村綜合體美如畫。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Audi零件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