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首見碧空萬里,閉目聽水潺鳥鳴。
百里綠廊,萬畝松濤,陽光和煦溫暖,空氣清新怡然……春夏時節鳥瞰康平縣域,入目之處,皆是綠意;
大雪過后走進康平臥龍湖,湖面冰封,銀裝素裹,格外迷人;
……
由于地處遼寧與內蒙古接壤的科爾沁沙地南緣,曾經的康平防沙治沙任務十分艱巨,“一天能吃二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風不停,民不寧;沙不固,民不富”。康平人民深深認識到風沙危害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生活貧困的根本原因。
作為“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個重要節點,多年來康平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牢牢打造了沈陽市乃至遼寧省的第一道生態屏障。全縣的森林覆蓋率由解放初期的1.4%提高至現在的24.1%,沙化土地面積從240萬畝下降至現在的68萬畝,實油氣分離器改良版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康平縣委書記王鐵利表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必須積極回應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著力改善沙化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
持之以恒,筑起“百里綠色長城”
21世紀以前,康平縣平均每年出現沙塵暴天氣5-6次,春季出現8級以上大風天氣在半月以上,每年因風剝沙壓等自然災害影響,糧食減產3億斤以上,土地沙漠化面積不斷擴大。
小城子鎮趙家店村村斯柯達零件民張國發說:“原來風沙特別大,種的土豆都能刮到5里以外去。從1970年開始防風固沙,林帶成型以后,大伙兒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了。”
曾在賓利零件康平縣工作將近30德系車零件年的鄧福林擔任過縣長、縣委書記,深知沙地造林的不易,保住造林成果更福斯零件不容易,必須嚴格控制樹木采伐汽車零件進口商,慎重使用采伐限額。
“要科學合理控制采伐量Skoda零件,沒有特殊情況不批準采伐。鄧福林還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一棵樹從種到成材的成本是賣價的6倍以上,采伐售賣根本不劃算。按當時一年采伐限額4000畝計算,一畝地有10立方米的林木蓄積量,林木平均價格僅有3000多元,這是犧牲較少經濟利益換來巨大生態效益。”康平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起康平縣委、縣政府重視造林工作的往事。
21世紀以來,康平縣圍繞阻沙、風沙源治理、荒漠化土地防治等工作,采取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沙,超常規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汽車零件報價,取得顯著成效。
2001年,康平縣啟動遼蒙邊界阻沙帶一期工程,全長128公里,寬1公里,東起遼陽窩堡,西至柳樹鄉三嘎甲,總面積17.3萬畝。2008年又啟動遼蒙邊界阻沙臺北汽車材料帶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礎上,向內側延伸2公里,使阻沙帶部分總寬度達到3公里汽車材料,總造林面積25.7萬畝,建起遼蒙邊界“百里綠色長城”,有效阻擋了科爾沁沙地南侵。
新老“萬畝松”,治沙精神世代傳
在康平縣海洲鄉政府院中央,一棵糖槭樹高大茂盛,三四個人都合圍不攏,這棵樹正是康平縣防風治沙的“精神之樹”。1965年,由張青山從外地帶回,在眾人都認為栽不活的情況下,他精心栽培,這棵樹真的活了下來,激發了村民防風治沙的信心。
張青山是海洲這一帶光禿禿沙地植樹造林的奠基者,帶領干部群眾實現了全鄉綠化。幾十年過去了,海洲森林覆蓋率已位列全市第一,昔日的沙漠小鎮成了全省有汽車零件名的旅游打卡地,“萬畝松”林更被列為國家A級旅游景區。
海洲只是康平防風治沙的一個縮影,其他鄉鎮因地制宜,在植樹造林方面也取得豐碩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比如,沙金臺鄉的山地造林千畝楓葉樹、西關鄉的荒山造林等等。
北三家子街汽車冷氣芯道王平房村從2012年開始又栽植松樹7000多畝,累計面積達到1萬畝,被稱為“新萬畝松”,現有樟子松、油松、赤松等10余種松樹100賓士零件多萬株。“新萬畝松”堵住了康平縣北部最大的風口,與海BMW零件洲的“萬畝松”毗鄰呼應,成為又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樹木見證歲月,無聲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70余年防風固沙,康平涌現出許多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
“奧迪零件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守護林海就是守護我的家園,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王平房村“新萬畝松”護林員李海,今年已74歲,仍堅持每天早晚巡護一次林場,已經堅持30多年,光是護林騎藍寶堅尼零件的自行車就換了4輛。
在康平縣,像李海這樣的護林員還有200多名,他們憑著高度的責任感,在林海間汽車機油芯不斷穿梭,用腳步兌現無聲的誓言,在綠海松濤間書寫赤誠與熱愛。
當前,守護沙海綠洲的責任已落在了第三代人的肩上。海洲鄉育林村黨支部書記梁曉生深情地說:“張青山等老一輩把我們育林村建成了世代享用的‘綠色銀行’。我們要傳承弘揚他們‘沙丘不綠誓不休’的精神,再造更多萬畝松林!”
發展沙產業,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時光流淌,留下的是康平綠色發展的印記。當年在荒漠中栽種的樹苗大部分已經成材VW零件,為康平積攢了豐厚的綠色資源,不僅保護康平縣幾十萬畝的良田,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全面提升。
“治沙的第一步是把沙打敗,打造綠水青山,下一步就要考慮怎么變成金山銀山,讓群眾增收致富。我們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改良樹種,使這些樹種既能顯現良好的固沙效果,還能發揮更多經濟價值,這樣群眾防風固沙就有更高的積極性。”王鐵利說。
“以前打井澆地可費勁了,現在往下挖四五米就能見水。為啥?有樹有草,把地下水位都‘提’起來了。”海洲鄉護林員孫洪山介紹。在萬畝松林的守護下,海州大力發展花生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花生規模化、科技化、綠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之路保時捷零件。
昔日的張強鎮官寶風口處,結合本地實際,率先實施“旱改水”工程,在沙化和具水箱精有明顯沙化趨勢的耕地上,對具備灌溉汽車零件貿易商條件的沙化耕地提質升級,改為能種植水稻的水田,實行規模化、機械化、水利化、耕地高產能化種植,形成了“以樹擋沙,以水治沙”的治沙模式。
康平縣還加強了對生態極度脆弱地汽車空氣芯區沙化土地的封禁保護,汽車材料報價大力發展寒富蘋果、林下經濟等沙產業。方家屯鎮黨委委員唐利告訴記者:“去年寒富蘋果又迎來了大豐收年,好一點的畝產能達到5Benz零件000斤以上,有效促進了果農增收。”
如今的康平,有坡皆林,有崗皆樹,百姓在優美的環境里發展生產,建設家園。康平縣糧食總產量提高到12億斤以上,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成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綠色臺北汽車零件食品基地建設縣,形成了適宜在沙地生長的地瓜、花生、小米等特色產業。
生態立縣,打造沈北美麗建設核心區
從省級貧困縣到國家生態縣,康平縣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成果日漸凸顯,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康平百姓們既是其中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走進“沈陽北海”臥龍湖,水天一色的濕地美景呈Porsche零件現出美輪美奐的濕地生態多樣性景觀。臥龍湖是遼寧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也是Audi零件康平縣對外展示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的一張亮麗名片,在改善遼西北沙化,阻隔科爾沁沙地南侵,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1年7月,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利用工作上升為“沈陽戰略”。
“幾年來,臥龍湖自然保護區共實施28個保護性生態建設項目,累計增加濕地2480畝,濕地緩沖帶1150畝,生態涵養林7700畝。”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鄧靚介紹。
如今的臥龍湖自然保護區,一年四季皆風景,春可觀鳥踏青,夏游賞荷垂釣,秋覽長空落日,冬看捺缽冬捕。在康平策Bentley零件劃的6條精品旅游線路中,臥龍湖自然保護區就撐起了其中5條,成為康平發展全域綠色經濟的最重要一環。
遼河是遼寧的母親河,遼河干流的源頭就在康平。2011年開始,康平德系車材料全面推進遼河康平段的治理保護,實施退耕封育工程,目前6萬畝河灘地已全部恢復自然生態,遼河康平生態廊道全線貫通。遼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也為改善遼寧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康平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尹百利說,康平將全力打造沈陽北部美麗建設核心區,構筑起保護黑土地和糧食安全的生態屏障,水箱水為保障沈陽及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安全作出康平貢獻。
發佈留言